甲亢患者药物治疗请注意,这5大误区不要踩!

浏览 7

患有甲亢,治疗的方法有三种,药物、手术和同位素。其中,药物治疗是甲亢患者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也是适用面积最广的方法。虽然药物治疗是甲亢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有些患者常常对其没有正确的认知,导致在治疗时,没有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甚至因为患者的一些错误做法,加重了原本的病情。

甲亢患者用药,容易出现哪些误区?

1、减少服药量:因为甲亢药物治疗的疗程比较长,抗甲状腺药物治疗都需要持续一年半以上。而长期的用药,有些人因此担忧甲状腺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太大,故而私自减少用量。但其实这种做法不仅影响病情治疗效果,而且还会耽误病情,导致甲亢病症加剧,得不偿失。

2、治疗疗程不足:抗甲状腺的药物需要长期服用,所以,得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有家族病史、治疗复发史的患者,其用药的时间可能还要延长。有些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某次检查之后,甲状腺功能正常,自己就认为不用再用药,自行停药。此类人群常常因为疗程不足,病情不巩固导致复发,后续的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

3、用药不持续:甲亢的药物治疗,其疗效源于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部分甲亢患者没有按照医嘱用药,吃一顿忘一顿,断断续续的用药达不到有效的浓度。在这种用药习惯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自然无法稳定,使得病情治疗遭到延误。

4、混合用药:与前几点不同的是,此类错误治疗的患者秉承着多多益善,吃得多“好得快”的想法。但不得不说这“机灵”着实用错地方,治疗甲亢的药物各自有自己的适应症状或不良反应。药物联合使用,如果搭配不当,那么不仅没有效果,可能还会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5、误食碘食品和药品:患有甲亢,本身就是要避免高碘食物的摄取,尤其是要避免紫菜、海带、海鲜等食材。但可能是因为甲亢与甲减两者常常被混淆,所以患者会把甲亢当成一种需要补碘的疾病。增加含碘食物或者药品的摄取,反而加剧了病情,还增加治疗难度。所以说,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还是要清楚一些,有什么不懂一定要及时询问专业医师,避免“道听途说”。

此外,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应该要定期进行复诊。这样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方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药物性甲减的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