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吃鱼的人,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这2种常见鱼慎吃

浏览 10

鱼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无论是淡水鱼还是海鱼,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优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日常生活中,可以偶尔煲鱼头汤,或者红烧各种鱼来补充营养。鱼肉脂肪含量低,还不容易引发肥胖,适合减肥人士进食。总之,如果可以适当摄入一些鱼肉,很多好处会慢慢浮现出来。那么,每周都吃鱼的人,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每周都吃鱼的人,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1、免疫能力提高了

鱼肉含有的营养元素较多,例如钙质,磷元素,锌元素等含量丰富,适当进食一些鱼肉可以有效提高免疫能力,增强免疫功能。并且,鱼肉中还含有氨基酸,可以为人体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如果能每周都吃一些鱼,长此以往,免疫功能也会提高,自然就不容易患病。

2、血脂降低了

相比其他肉类食物来说,鱼肉不仅清淡富有营养,而且不容易引发肥胖。鱼肉含有的脂肪物质非常少,进食之后不会导致血脂升高。对于高血压或者高血脂症患者来说,是比较好的蛋白质来源,可以避免血脂或者血压出现异常波动。

3、记忆能力提高了

鱼肉中含有较多对大脑发育有利的食物,例如矿物质,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等。经常进食鱼肉能够提高大脑功能,促进智力的发展,青少年进食后还能提高记忆能力。因此,生活中适合多进食鱼肉。

哪些鱼要谨慎进食?

1、河豚

河豚是常见的一种淡水鱼,进食这种鱼需要谨慎。因为河豚的内脏有剧毒,如果处理不当或者进食了内脏,容易导致人们死亡。每年都有相关报道出现,部分人误食河豚内脏后毒素进入体内,从而引发身体多器官衰竭,最后导致人们死亡。因此,生活中进食河豚需要谨慎,如有必要,最好不要自己处理,以免操作不当让毒素释放出来。

2、鲶鱼

鲶鱼,多为野生,对水质要求不高,一般生长在环境比较恶劣的荷塘或者水沟中。在这些环境中生长的鲶鱼,可能含有较多有毒化学物质或者重金属。进食后会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选择鱼类食物进食时,最好不要选择鲶鱼,防止里面携带的有害物质影响机体健康。

综上所述,每周吃鱼的人,一般身体会有好的变化,不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还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当然,人们在选择上也有一定讲究,可视情况而定。在烹饪方面,则最好是选择蒸煮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