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和肺部都长出肿瘤,多学科医生联合手术一次解决两个难题

浏览 15

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陈伟良教授

今年7月,56岁患者阿华(化名)被查出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出现复发及肺部转移。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后,口腔颌面外科陈伟良教授当即联系胸外科陈炬教授团队,为阿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7月21日上午,陈伟良教授与陈炬教授团队的陈柏深副教授联合实施手术,通过一次手术为阿华解决两个难题。

噩耗传来:肿瘤复发并跑到肺部生长

阿华17年前不幸罹患鼻咽癌,在外院接受放化疗,鼻咽癌得到了彻底的根治。但命运总是如此造化弄人,因为放疗的影响,阿华的右侧下颌骨发生恶变,出现放射诱导的骨肉瘤。这种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很容易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预后很差。

阿华几经辗转,最后因为了解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伟良教授一篇关于鼻咽癌诱导的放射性骨肉瘤治疗的SCI文章,于是来寻求陈教授的帮助。陈教授及其团队为其制定了严密的治疗计划,在2020年12月8日为其完整切除了右侧下颌骨的肿瘤并修复了外形。带着重生的喜悦和希望,阿华术后顺利出院。

出院后阿华定期复诊,但噩耗还是来了,全身的pet-ct检查,阿华原来做手术的地方再次长出了一个小结节,考虑是肿瘤的复发,同时还发现右上肺也有一个结节,考虑是转移瘤。陈伟良教授得知这个结果后马上鼓励阿华积极展开下一步的治疗。

专家跨科联手,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难题

陈伟良教授介绍,阿华术区的复发灶和肺部的转移灶都比较局限,手术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这个手术需要口腔颌面外科和胸外科共同完成。为了减少阿华的手术创伤和全麻风险,陈伟良教授决定联合胸外科一起,通过共同手术,为阿华一次性解决难题。

决定好治疗方案后,团队立马为阿华联系了胸外科进行胸部穿刺定位,精准定位转移瘤的位置,为同期手术做好充足的准备。

7月21日早上7:30,阿华被送进手术室。陈伟良教授团队和陈柏深教授团队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右侧下颌骨的复发灶由陈伟良教授团队切除,胸部的转移灶由陈柏深教授团队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切除。整个手术过程在口腔颌面外科和胸外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按计划顺利完成。

原本需要两次全麻才能完成的手术,在陈伟良教授和陈柏深教授的带领下,一次就完成了,大大减少了阿华的痛苦及住院时间。术后阿华恢复良好,术后第四天就顺利出院了。

多学科联合手术,适应疾病复杂化发展

陈伟良教授介绍,肿瘤患者病情往往情况复杂,除了原发灶的病情以外,很多患者都有局部或者远处的转移。对于病灶可控的情况下,局部及转移病灶均需治疗,同期手术才能取得最佳疗效,这也对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具备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实力。

“纵观国内外医疗界,综合治疗、多学科协作、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具备多学科综合治疗实力,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陈伟良教授提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顺应时代发展,以多学科联合治疗的理念为无数患者解决了难题。

专家简介:

陈伟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教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名医、美国加州大学(UCLA)客座教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口腔颌面外科)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颅颌面外科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学会颌面-头颈外科学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广东省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专家组组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协会会员、国际口腔癌协会会员。

对口腔颅颌面-头颈部良性(如颌骨囊肿,鳃裂囊肿,腮腺混合瘤,成釉细胞瘤等)和恶性肿瘤(舌癌,牙龈癌,颊癌,腭癌,舌根癌等口腔口咽癌和颌面颌骨肉瘤)在分子水平方面作深入的研究。对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软硬组织缺损修复以及中晚期口腔癌化学治疗、基因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疾病-血管瘤,淋巴管瘤,脉管畸形的基础研究。治疗包括手术、超选择性栓塞、放射、硬化、核素和冷冻等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外伤骨折救治;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口腔颌面部先天(唇腭裂和颌骨畸形)后天畸形(外伤疤痕和缺损)整复;颌骨前突或后缩畸形整复和口腔颅颌面痛症和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有较深造诣。近年来,大力开展了内窥镜微创治疗颅底咽旁肿瘤以及侵犯颈动脉晚期头颈肿瘤和颈动脉体瘤治疗,取得理想疗效。

陈柏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广东省医师协会青年分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学者。精于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胸壁肿瘤、漏斗胸、手汗症等各种胸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对肺小结节、复杂纵隔肿瘤外科治疗有一定造诣,擅长胸腔镜解剖性肺段或肺叶切除手术以及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手术。在Cancer Letters, 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以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

CT检查显示病灶区域

(通讯员:张阳、黄睿、洪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