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不健康的人,排便会出现5个变化,可惜很多人都忽视了

浏览 15

许多人在排便的时候都没有注意自己的大便情况,往往是擦擦屁股就走,其实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因为大便往往反映了肠道以及胃部健康状况,如果大便出现不健康的情况,说明胃肠道或者内脏肯定是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治疗的。因此,在每次排便完毕之后最好回头看一眼大便的情况是否正常。

大便有哪些异常,或意味着肠道不健康呢?

一、排便次数改变

正常人一天排便1-2次是正常的,次数超过了4次,则是我们常见的腹泻现象。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人体的胃肠道可能受到了不洁或者不合适的食物刺激从而产生了应激反应。如果排便次数较多的可能是肠胃炎的征兆,而如果是一个星期只排便1-2次的,就称为便秘,严重者会影响到内脏的健康。因此,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二、排便的形状改变

正常人的大便形状应该是有适当的软硬程度的,如果发现自己的大便不成形,甚至是像泥状的大便,那就说明可能有腹泻的症状。而如果大便是比较硬的,而且是呈现像小石头一样的粒状,甚至是拉不出来,那就说明肠道内的水分较少,有便秘的症状。如果经常如此,就会加快肠道的老化。

三、大便的颜色改变

正常的大便颜色应该是呈现黄褐色的,而有人的大便会呈现绿色、黑色甚至红色,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呈现绿色可能是与患者昨晚使用的食物有关,也证明了人体的消化系统不好。黑色和红色的大便,则说明人体可能有内出血的情况,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四、大便的气味改变

正常人排出的大便气味不会很难闻,也不明显,而有肠道疾病的患者往往大便是带有恶臭味道的。这说明肠道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导致大便发酵异常所致。如果大便出现了腐臭味或者腥臭味,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因为这可能是肠道出血导致的。

五、大便的重量改变

一般来说,人一天的排便量在两百到三百克左右。如果是经常食用粗粮的,可能会增加排便量。可是,如果出现排便量太少或者太多,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就要调整好自己的饮食习惯,同时结合大便的其他症状来进行判断了。

总的来说,大便是可以反映出消化系统的健康情况的。因此,我们都要养成观察排泄物的情况。如果出现了腹泻、便秘或者消化系统问题,排泄物中也都是可以反映出来的,要及时地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免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