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低是什么原因

浏览 7

通过血常规可以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数值,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当中数值占到50%~75%,将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称为中性粒细胞减低。中性粒细胞减低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感染,严重的细菌感染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减低,病毒感染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的减低。另外,某些药物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数目的减低。

中性粒细胞低是什么原因

1、中性粒细胞减低,可以见于一些病毒感染性的疾病。例如在病毒性感冒的患者中,或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中,都可能见到中性粒细胞减低的情况。

2、还有一些药物,也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低,比如化疗药物,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抗甲状腺药物。例如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都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低。

3、此外,血液系统的疾病,尤其是骨髓衰竭性疾病也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减低,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均可以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低。

中性粒细胞低是什么意思

1、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中性粒细胞低要看中性粒细胞的总量是否降低,还是中性粒细胞比值降低。

2、如果是比值降低,白细胞之中的其他细胞就会相对增高。一般中性粒细胞偏低,会出现淋巴细胞比值增高,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像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大多属于病毒感染,感染好了之后,中性粒细胞的数也会增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