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是如何走向的

浏览 7

中医认为人体中有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是其中之一,简称胆经,共四十四穴,原穴为丘墟穴,络穴为光明穴,少阳用于治疗患者体温升高的疾病,它是阳气初生的经络,主要大致在足部以下,它的性质介于阴阳明之间。

足少阳胆经的走向

胆经开始于机体眼睛外侧的子髎穴(在头面部,在眼外眦0.5寸),主要分布于面部侧面、耳前、颈部后侧,分别与三焦经,小肠经,督脉,胃经,心包经交会,进入腹腔后,与肝相联系,统属胆腑。绕行腹腔脏器后,进入下肢关节部位。另一支从缺盆下行,沿腋部至侧胸过季肋与肝经,膀胱经交会,经过臀部、行至下肢,经小腿外侧到丘墟穴,经过足部4与5跖骨间的足临泣穴,终止于第4趾端的足窍阴穴,别一支横出足大趾的从毛处大敦穴与肝经会合,属胆络肝,通带脉,阳维脉。

足少阳胆经的作用

中医认为,机体的脏器功能出现障碍时,通过刺激脏腑在体表对应的穴位,有助于疏通经络,改善相应的脏器功能。如果机体经常刺激胆经,有助于胆汁的分泌,补充身体的血气能量,提高精神状态。此外胆经经常敲打有助于提高代谢速度,将下肢附着于胆经的代谢物排出体外,患者如果伴随肝脏疾病,可以配合刺激丘墟,调整健康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