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日记】防护装备已经不再是我们与患者的阻隔

浏览 7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魏红云日记

庚子鼠年,开幕式就笼罩着灰色,新冠病毒来袭!没来得及细思,甚至年夜饭都来不及尝一口,除夕之夜,科室3位同事紧急飞驰武汉。急匆匆从花都赶回医院为勇士送行,五味陈杂...

感染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危重病人不断增加,朋友圈已不是往年的欢乐,而是不断涌出一批批逆行战报—驰援湖北,驰援武汉!各医院的ICU同仁在不断驰援前线,预感,我应该也就要出发了...

2020年2月9日(周日),医院组建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拥有抗击非典经验的资深护理人,一名赴港重症专科护士,一名拥有二十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和十多年重症护理管理经验的“老”同志,我,应该到前线去!收到通知马上同孩子爸沟通,老冯很支持;担心儿子学习,马上就要小升初,我一去,归期未定,跟朋友高老师一说,儿子的学习交由她;最后跟科室陈仲清主任报备:“已无后顾之忧,预报名出征!”科室全力支持!又一次急匆匆从花都赶回广州,这一次不是送行,是为一声令下、随时出征作准备。护理部周春兰主任曾再三问我“女儿还那么小,确定要去?”,排除万难,答案是肯定的!

2月10日晚,支援湖北医疗队85人火速集结启程,开往荆州洪湖。作为护理团队的护士长之一,感觉到和平常不一样的压力,团队54人来自全院多个科室,年龄、工作经历不一,绝大部分护士都是第一次面对如此重大的考验。我们都深知此次战疫重中之重是防护,只有确保医护人员安全,我们的病人才有保障!

进驻洪湖,我们接管了感染内科、ICU两大病区的的护理工作(工作后期,我们还接管了经济开发区小汤山医院)。开头总是艰难:陌生的环境,需要详细了解病区实际情况,患者情况、医务人员情况、防护条件,感控流程等。

作为护理组负责人,需要与当地医院护理组的沟通协调、查看场地、排班...以确保我们医疗队尽快加入就诊患者的战斗。而我们的感控老师紧锣密鼓的开展培训和考核,把责任贯穿始终:所有战友必须一一考核通过才可正式上岗。感控和护理不分家,我们凡事都成了先行者,不惧风险。我们首当其冲,进入各病区考察,制定完善“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医务人员通道、患者通道)。

(进驻感染内查看病区环境)

为让危重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我们冒着大雪,与洪湖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在24h内完成ICU的改建,为第二天的重症患者急速转运提供有力保障。在感染楼,脱防护服空间欠合理,我们拆拆补补调整到现有环境最佳水准,让医护人员下班安全有保障。病区卫生及消毒条件有限,我们就自己动手,上可手搬垃圾,下可趴地消毒,为更加合理的排班收集第一手信息。

(进驻开发区院区查看环境)

由于防护物资紧缺,我们根据现有条件,优化了一套可重复使用防护物资的消毒灭菌流程,确保每一位医务人员使用的复用物品消毒合格;为了提高效率,减少脱防护服的等待时间,进一步确保防护安全,我们还摸索出来一条“逆行”之路。更为欣慰的是,洪湖医院的护长及战友非常赞赏我们的“改革”,并得积极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每一项流程的优化都是通过实地考察,反复磨合,每一项创新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感控得以掌握,我们就胜利了一半!在此,由衷的感谢感控组的三位老师:周浩、陈家劲、秦耿耿!你们的付出我们记在心里!

(查看复用护目镜、面屏、水鞋的消毒)

护理人员从最初南方医院的54人,增加到后来来自4家医院的87人,我必须了解我们护士的专业特长,关注我们护理们的身心健康,上班适应程度等,确保最大限度优化排班,发挥我们每个护士的专业特长,使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服务。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关键时候,我与护理同事们发挥本专业特长,冒着风险为呼吸衰竭的患者吸痰、俯卧位通气,换药等等,平时常规的操作,当穿上防护装备以后就会变得具有挑战性。每一项高危操作我都应该也必然冲在前面,把自己的体验与同事们分享,我们从不适应,到找诀窍,现在熟练掌握,防护装备已经不再是我们与患者的阻隔。

(危重病人俯卧位通气)

看着危重症患者情况逐渐好转,重症患者恢复出院,我内心是平静的,我们不远千里来到疫情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我们专业特长,切实帮助了每一位患者,这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责无旁贷。同时我的内心又是欣慰的,当看到每一位患者康复出院,为我们竖起大拇指“广东医疗队我们信任”。

加油,南医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南医人!

2020年3月17日

(通讯员:李晓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