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被曝含有致癌物?要不要停药?糖尿病患者速看

浏览 6

前一段时间,美国药监局在官网发文称,在一些二甲双胍缓释片中,检测出可致癌物质亚硝胺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NDMA)含量超标,牵涉其中的药企有5家。

你的“药袋子”安全吗?

经查证,这5家药企的二甲双弧缓释片均并未在中国销售,在美国药监局的建议下,这5家药企已经开始陆续召回有关的二甲双胍缓释片。

关于药物中可能含有NDMA的问题,我国此前就已经高度重视。今年5月初,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了《化学药物中亚硝胺类杂质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于药品中的亚硝胺类杂质做出了明文规定。

文件规定,“申请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应切实履行药品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对药品的安全和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尽可能的避免亚硝胺类杂质的引入,若确不能完全避免的,应充分评估药品中亚硝胺类杂质的风险,并将亚硝胺类杂质控制在安全限度以下。”

二甲双胍NDMA事件虽然目前还未波及到国内企业,但是部分企业已经开展相应的自查工作。所以糖友们不妨暂时先把心放到肚子里,不用太担心。看到这样的消息,最好不要贸然就把降糖药物给停了。

二甲双胍有多“神”?

二甲双胍在民间有着“糖尿病神药”之称,而临床上,它也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二型糖尿病的治疗。经过数年的使用,它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能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而且它单独用药很少引起低血糖,使用二甲双胍也很少会造成体重增加,这对于体育锻炼治疗无效、饮食控制无效、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首选。此外,二甲双胍适当地和其他药物联用,还能一定程度上增强其他药物的效果。

但是二甲双胍并不是“神药”,也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一般来说这样的症状,很容易就能得到缓解,也能通过选择合理的剂量来预防发生。

大剂量使用二甲双胍也可能诱发乳酸性酸中毒,规范服用的情况下,这种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乳酸性酸中毒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此外,肝肾功能如果受损,服用二甲双胍需要慎重,尤其是剂量的把控,以免加重肝肾的负担。

无论是二甲双胍含有致癌物,还是二甲双胍有副作用的消息,看到这些消息,很多糖尿病患者总是十分不淡定。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糖尿病患者究竟能不能停药。

糖尿病能不能停药?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停药,或却决于体内血糖水平是否正常,胰岛功能是否恢复良好。很遗憾的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一旦开始吃药,很可能需要终身服药。

糖尿病在现有的医疗技术下,很难实现治愈,它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药物,来帮助维持体内物质的代谢,到达减少或者减轻并发症的治疗目的。当然了,也有一些“幸运儿”,比如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如果通过减重就能使胰岛功能和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也未尝没有停药的机会。

总而言之,服用二甲双胍后有不适感,或者有其他的顾虑,最好能够及时咨询医生。二甲双胍目前在糖尿病的治疗当中,仍有很大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希望糖尿病患者不要贸然停药,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