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的原因及症状

浏览 9

心肌缺血是心电图诊断中的一个名词。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供氧减少,心脏能量代谢异常,无法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疾病状态。心脏活动所需的能量几乎完全由有氧代谢提供,因此即使在安静时间,心肌的氧摄取率也非常高。正常情况下,身体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使血液的供需相对恒定,从而保证心脏的正常工作。

一、心肌缺血的原因

1、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心肌缺血,如久坐不动、熬夜、大量饮酒和吸烟、高盐饮食、高脂肪和高糖饮食、少运动、肥胖、情绪焦虑、抑郁或情绪不稳定等。这将提前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并最终引起心肌缺血。

2、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逐渐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加重,导致血管狭窄和心肌缺血。

3、高血压、高脂血症、血液粘度增加、心脏以外的器官功能障碍、贫血和凝血障碍也可导致心肌缺血。

二、心肌缺血的症状

1、胸痛

心肌缺血的病人容易胸痛。尤其是早上很容易出现症状。有些老年人患有心肌缺血,起床后会感到胸痛。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疾病将会恶化。

2、压迫性胸痛

心肌缺血后,患者会有压迫感的心脏疼痛和胸部收缩。经过这样的情况,往往会有焦虑和一些恐惧。有些病人会感到胸部烧灼感和隐隐作痛。

3、胸骨后疼痛

心肌缺血后,一些患者可能会有类似胃痛的疼痛。疼痛通常位于胸骨后,疼痛的范围是手掌大小。而且一些剧烈疼痛的病人会辐射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甚至会有上腹部疼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