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的原因及后果

浏览 8

早搏,也称为过早搏动,是心律失常的常见表现,主要发生在窦性或异位心率的基础上。早搏分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24小时内,房性早搏小于100次,室性早搏正常值小于800次,视为正常。早搏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中发生,正常人和无疾病的人可能由于过度的精神压力、疲劳或不良习惯而出现早搏症状。患有冠心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等疾病的患者也容易出现早搏。

一、心脏早搏的原因

1、功能性原因,如长期精神压力、疲劳、经常吸烟和饮酒以及情绪高涨。

2、药物和手术,有些药物或心脏手术、心导管插入术会导致患者早搏。

3、如果患者患有心脏病,如心脏病、心肌炎和二尖瓣脱垂,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4、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感冒、扁桃体炎等。也会导致心脏过早跳动。

二、心脏早搏的危害

1、如果不及时治疗早搏,很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危及患者生命。

2、长期早搏还可导致患者心肌代谢紊乱,进而诱发心肌病、心肌炎和心力衰竭。心室间隔增厚后,容易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患者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和器质性心脏病。

3、早搏和心房颤动也会影响肾脏器官,患者的肾小管和肾动脉也会硬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