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一分钟心跳是多少下?长期低于这个数值,不是好事

浏览 6

维持心脏功能良好心跳才会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很多人的心跳异常,没有在标准范围内,很有可能是心脏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如果没有通过合理的方式来积极改,善身体很难保持健康。因此在了解心脏是否功能正常时可以结合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来判断,如果不正常需要警惕,有可能是疾病带来影响,需要对症处理来恢复正常的心跳。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在60到100次,如果心跳次数总是少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如果总是超过100次,则称为心动过速,而这些现象的产生跟生理因素,疾病因素均有关系,因此要了解自己的心跳是否正常。如果没有在每分钟60到100次之间,需要重视明确原因之后调节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时心跳才会规律。

低于哪个数值需要警惕?

1、心脏病变

很多人的心跳长时间低于50次,这种情况并不是什么好事。长时间心跳速度过慢有可能是不正常的,特别是有疾病在发展,出现了病理性的改变会让心脏功能下降。对于那些患有心梗,心肌炎的患者来说,会因为疾病的发展导致心动过缓。发现自己有这种情况,要通过积极的治疗改善病情,只有心脏功能提高,才会恢复正常的心跳。

2、药物作用

部分人的心跳总是每分钟少于50次,有可能是药物作用引起。部分药物使用之后会出现副作用,进而导致患者的心跳速度变慢,特别是利用洋地黄、吗啡、利血平等药物,都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进而出现了心跳速度明显缓慢的现象。长时间有这种表现的人需要谨慎,通过调整用药,降低药物伤害的方式来恢复心脏健康,否则药物作用之后心跳不规律,同样也会带来影响。

3、其他因素

经常心跳速度小于50次,不排除是生理因素引起,特别是在剧烈运动之后心跳会短时间内变慢,另外,有感冒或者部甲状腺疾病影响,同样也会出现心跳速度变慢表现,因此,要针对具体的病因采取合理的改善措施,生理性因素不需要紧张,而病理性改变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改善。

综上可知,心跳保持正常是维持健康的关键,说明心脏还保持功能正常。如果总是心跳不正常,需要了解原因后改善,否则出现疾病不重视,人体健康会受威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