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痛的症状

浏览 7

下肢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生长痛,因为小儿活动量相对较大、长骨生长较快与局部肌肉筋腱的生长发育不协调所致,是生理性疼痛,一般疼痛的持续时间不长,与缺钙没有相关的联系,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小儿腿部及腹部通常会出现疼痛,但疼痛的都不厉害,自行会缓解。家长应平时加强小儿的营养,让其体内多摄取促进软骨组织生长的营养素,可帮助骨骼健康的生长。同时,也宜让小儿吃含有丰富VC的新鲜果蔬,可减轻生长痛。生长痛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症状,多见于低龄幼儿。那么,生长痛的症状有哪些呢?

1、多为下肢疼痛。常发生于膝、小腿和大腿部位,偶会发生于腹股沟区,疼痛一般在关节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双侧疼痛,医学上也有一部分病例为一侧疼痛。

2、多为肌肉性疼痛。患者主要是因为发育较快而肌肉和韧带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从而产生的肌肉型疼痛而不是关节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无红肿或发热的现象。

3、疼痛常发生于夜间。白天由于小儿的活动量较大,即使感到疼痛,但也有可能会因为专注于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觉。夜间睡觉时,身心易放松,会促使小儿身体不适,甚至疼痛难以忍受。如果小儿次日早上还存在疼痛,或者长期存在疼痛,则需要到医院就医诊断。

4、临床上部分小儿反映,有时会出现肚子疼、头疼和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这些状况虽然不属于生长痛的范畴,但是经常伴随着生长痛出现,在生长痛消失之后,这些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生长痛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关节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也不会有红肿或发热的现象。如果小儿出现其他部位的疼痛,像腕关节、指关节、肩关节还有胸骨等地部位的疼痛,家长不要盲目地将其认为生长痛,尽早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因为小儿好多疾病都可以引起不同部位的骨骼和肌肉疼痛,易发生误诊,耽误病情诊断和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