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 查阅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注:“制义”指明清时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摘编自《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三:20世纪初……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人员。科举制度已经无法培养和选拔新式人才。   ——摘编自《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材料一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有何弊端?针对此弊端,隋朝的建立者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列举两例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史实。   

(2)材料二中的“制义”指的是哪一种文体?此文体始于哪一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二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科举制度已经无法培养和选拔新式人才”的表现。

参考答案:

(1)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开创殿试制度;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2)八股文。明朝。加強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无法培养和选拔科学技术人才;无法培养和选拔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无法培养和选拔懂得外交等相关专业的新式人才。(写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