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构件系统更切合实际、更有效地被复用,构件应当具备(),以提高其通用性。

13 查阅

A、可继承性

B、可变性

C、可封装性

D、可伸缩性

参考答案:

B

构件是具有一定的功能,能够独立工作或能同其他构件装配起来协调工作的程序体,构件的使用同它的开发、生产无关。从抽象程度来看,面向对象技术已达到了类级重用(代码重用),它以类为封装的单位。这样的重用粒度还太小,不足以解决异构互操作和效率更高的重用。构件将抽象的程度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它是对一组类的组合进行封装,并代表完成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特定服务,也为用户提供了多个接口。整个构件隐藏了具体的实现,只用接口对外提供服务。为了使构件更切合实际、更有效地被复用,构件应当具备可变性和灵活性,以提高其通用性。构件模型是对构件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许多构件模型,这些模型的目标和作用各不相同,其中部分模型属于参考模型(如3C模型),部分模型属于描述模型(如,RESOLVE模型和REBOOT模型)。还有一部分模型属于实现模型。近年来,已形成三个主要流派,分别是OMG(ObjectManagementGroup,对象管理集团)的CORBA(CommonOb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e,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Sun的EJB(EnterpriseJavaBean)和Microsoft的COM/DCOM/COM+(DistributedComponentObjectModel,分布式构件对象模型)。这些实现模型将构件的接口与实现进行了有效的分离,提供了构件交互的能力,从而增加了重用的机会,并适应了目前网络环境下大型软件系统的需要。构件开发的目的是重用,为了让构件在新的软件项目中发挥作用,库的使用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检索与提取构件,理解与评价构件、修改构件,最后将构件组装到新的软件产品中。其中构件组装是指将库中的构件经适当修改后相互连接,或者将它们与当前开发项目中的软件元素相连接,最终构成新的目标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大致可分为基于功能的组装技术、基于数据的组装技术和面向对象的组装技术。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